上師瑜珈心髓《四皈依真言》密意釋要!
《四皈依真言》是密教入門必當要持誦的根本真言,在密法的傳承中是佔有舉足輕重而不可
或缺的傳持功課,而(四皈依真言)是在顯宗(三皈依句意)基礎上,加入了《皈依上師》
的重要性,為何古密教要將上師的地位看的如此重要,主要原因有五:
※《上師歸命的重要性》::
1.三寶總集的殊勝性:密乘視上師為三寶功德總集之依處!
在緣起上(三皈依)對象:《佛》:肉身現已入滅,無法親見佛得加持導引。《法》:
雖有留下三藏十二部正法,但少真實內證者,能深了其奧。《僧》:雖有諸比丘、比丘尼
眾,但少有登地菩薩者,能代佛弘法;在吾師承一不共傳承密乘宗門中,有一個嚴格
的認定,其實在佛經也有,其認為:『證得初地才能稱法師!證得八地才能稱上師!』,
在佛經上其實也有說到:『未證初地,不得攝眾!』,所以就此可知真正一位上師,必當
是教證具足,果證圓融者;歷代真正的上師,很多都是成證十地自在,乃在本心覺證已
圓滿如佛無二的悉地果證,所以其身如《佛》住世無二!其語如《法》聞解了心!,其
意如《僧》宣化有情!,由此真心仰皈具德上師,即得三寶總集的現前加持。
2.積極利眾的大悲性:密乘特重大悲菩提心的傳付與實踐!
在佛法的修持能直趣佛果的(菩薩道),相當重視菩提心的實踐!菩薩道在實踐的
過程在不同宗向的修持理路下,大概可以分為《顯教大乘菩薩》與《密教金剛乘菩
薩》,這兩者就悲心修持理念上差在哪裡。
⊙《顯教大乘菩薩》:其認為可以用無量生命的流轉來圓滿一切眾生成佛,所以在悲心
的著力度上,並不強調要一步到位,而是用生生世世大悲生命的流轉,慢慢去養出
悲心的功德與實踐。
⊙《密教金剛乘菩薩》:其認為可以在此生能得此圓滿人身,已是稀有難得的機會,
更何況得人身後能遇到教證具解的上師依止,所以怎麼能荒廢這一點一滴流逝的生
命,要趕快在一切時中,為了能盡早度化一切有情而努力,精進修行!不把悲心持
證的成熟,寄託在虛無飄渺的未來,而在今生直承上師悲心覺證的教授,而勤猛修
持。
所以一位真正的密教上師,從不虛耗他的生命,他是用如此的積極的生活面向
去教授他的弟子,就如同老婆心切的禪師,不讓弟子費擲生命,所以嚴厲的督促弟
子,期望他們悲心覺有所成,法道行修持有所證。由此弟子承繼上師的教授,方能
於現身,成得解脫。
3.付命斷執的仰皈性:密乘能由敬皈上師而淨斷俱生我執!
佛法修持對修持者自身來講,依序要處理掉三種東西:一者俱生我執、二者道證法
執、三者惑塵細執;後兩者先不講,最基礎的你要步入法界之門,要會本尊之面,沒
有把(俱生我執)拿掉,處理乾淨,身心內在滿是三毒五欲雜染,再怎麼乾淨的法流甘
露倒入你的身中,其馬上變成骯髒的汙水;經由你無明的轉化,清淨的法見變成我執識
障的慢見;約束你身心的戒律,變成筐覆在別人身上的取執分別,而去要求別人應該如
何作為,而不拿來約束自己狂慢的識業!其實這是很多修行人無明行業,但往往自卻不
自知!
顯教與密教對於我執的處理方式,在修行形態上用的是戒律!但回歸長遠的生命根
本面的處理,那是迥然不同的差異。
⊙《顯教》:其對於我執的消泯,它沒有一個能直接撼動它生命的主體,敢於直言批
判他,而且也少有令他心悅臣服接受的對象;就是顯教法師對於弟子也是客客氣氣,
很多都不敢怠慢弟子,所以其回歸世間後我執依然障重,所以才要利用(三大阿
僧祇劫)時間,藉事鍊心,來磨掉自己的習氣。
⊙《密教》:其對於我執的消除,是因為他的生命中有一位讓他心悅臣服的上師,此位
上師並不會一昧的逢迎你,而是用相當嚴格的方式去對待你,甚至超出常理的方式
去要求你,傾動你生命當中的種種執取,諸如:面子、名利、地位、錢財、慢心、
懈怠…等等,由你長久習氣鞏固的無明人生,他可以毫不留情的用各種方法,去摧
伏你的執我障趣;而也由於弟子完全將其身語意交付給上師的緣故,完全無有條件
的接受,由此而徹底地打掉我的現存,而成就究竟無我的體證,所以他可以(即生
現世)絕淨你的我執,而讓你終結俱生無明的我執障患。
所以此生能夠有一位具德上師願意攝受你、教導你,你要真心的感恩,因為這
是你宿生不知累積多少福德,才能逢遇到這麼殊勝的因緣,所以若你不能完全對上
師的教授戒言全然的信受奉行,甚至你還陽奉陰違,不當一回事,那你真要好好懺
悔,因你自己是個破爛的瓶器,完全沒資格可以領受上師的法恩!好不容易有此人
身,若你尚不肯把你的身語意一切所有交付給你的依命上師,那此生不僅光陰虛度,
也斷壞了與上師的法緣,此生一到盡頭,馬上就落入六趣輪轉的業途,從此生死沉
浮,難緣得出!
4.生死永顧的守護性:密乘弟子遍得上師生生世世的守護!
在佛法修持上,不論顯密師承都是相當重要,不論他有名與否,但他要有一定的佛
法正見,你才可以把它當成你的師父去依止他、隨學他,所以要找一個師父最少要有五
個條件:一者行止得宜、二者通達佛法、三者正見俱足、四者悲含諸有、五者精進持修
這是選擇善知識或上師依止最基礎的條件;但是在顯密的教傳中,師與弟子的關係,也
有著不同的差異。
⊙《顯教》:所依止的師父多是(出家法師)居多!
出家法師多為(大乘菩薩)!其度眾方式多為(隨緣度眾)!當然身為師
父當然也是盡心去弘揚佛法,盡心去教導弟子,但就長遠生命而言少有發
起願誓,願意生生世世教導守護他現世所教弟子,所以與弟子的因緣此生
結束後,那就看未來無量生命流轉中,是否有因緣遇到你,再繼續度妳。
⊙《密教》:所依止的師父幾乎都是(金剛上師)!
金剛上師皆為(金剛乘菩薩)!其度眾方式多是(專緣度眾)!密教上師
對於弟子的關係,就如二水注瓶般的不可分離,弟子要去專心依止一位上
師,是觀察一段時間後,真心對上師生起無比的信心後,去上師足下頂禮
祈請上師能攝受自身;而上師也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審核與考驗,覺得此弟
子勘可攝受,才會收其當弟子,如此師徒關係建立後,弟子當一心奉命依
禮上師,而上師也會一心護守教導著弟子。而這種深厚師徒的仰命與受承,
不僅限於此生,許多具德上師都發願生生世世護守其弟子,再怎麼艱辛也
要把其弟子度往解脫的道路,這就是金剛乘的金剛上師!
所以顯密二乘的師父與弟子的關係,如果用上班的制度來比喻,⊙顯教法師跟
弟子的關係,就如同:《時間制》!此生階段性責任盡了,就下班了,等待未來有因
緣遇到了,在延續此項工作。⊙密教上師跟
弟子的關係,就如同:《責任制》!此生的責任就是把盡量弟子教好,讓其解脫!若
今生弟子還未成就,來生甚至每一生,都要想辦法度你解脫,他的工作沒有下班的
時間表,而是只有成果圓滿業績的報表。所以身為弟子由此不僅要感恩上師生生世
世護守的法恩,做為弟子只能付命精勤,努力實修,去承事上師,廣利有情,方能
回報上師的法恩。
5.破斷無明的加持性:密乘即身成證來自上師具力的加持!
在佛法修持中,真實的實修上,在各方面都需要仰賴師父的加持力,尤其在密教更
重視這一點,這加持力涵蓋著三個層面:
⊙一者為法見的穿透力:上師所宣說知之佛法,能否穿透弟子的心,令弟子心緒改變,
迴心歸正。
⊙二者為大悲的含容力:上師於利益眾生時,是否能隨眾生不同因緣,而教授適予其根
器的教導,活用方便智慧,而含容化育一切諸眾。
⊙三者為證量的勝持力:上師是否真實俱足修行證量,能否令加持弟子之身心,生起各
種加持覺受,乃至智慧或悲心增長的殊勝功德。
若一位上師這三者咸具,大概就可知其為教證具足的上師,若無那就不可信之!乃
至也不可依皈於他修學;一位教證具足的上師,能破弟子世間乃至法上的二種無明,讓
弟子在修行過程中,一次次的撼動其身心障趣,一次次的破遣其無明染處,不論在法座
的持修上,或在親面上師的當下,二六時中身心一命付禮,隨時得受上師加持,而能迅
疾成就解脫的入處,圓滿大悲菩提功德法命的成住。
由如上五點,可以明知(皈依上師)的重要性!所以密教在所有皈依之首,就是:
(皈依上師)!眾所周知金剛乘的密法數量,若要以實際量論,可謂是無量無邊,難以
量數,但若要論何種密法,是真正金剛乘究竟頂嚴之法,也是獨超無上密三續最高頂嚴
之法,那就是:《上師瑜珈》!在究竟的密法傳承中,若沒有上師,那就甚麼都不是!
因為沒有上師,就沒有本尊教法殊勝的意要教授,更不可能會有傳承護法來守護你、護
持你修行,如此必當一切功德道地不生,一切覺性悉地不證;所以《上師瑜珈》的重要
性幾乎可以說是貫穿密法的精髓最重要的核心!而代表密法精神的真言,也是上師瑜珈
代表性的真言,就是:《四皈依真言》!
而《四皈依真言》!內容涵蓋層面極廣,實難完全能以文字層面講盡,今略闡述
其義,希望修持初基密法者,能由此真言,了知修行的修向,略述如下:
※《四皈依真言》意要略闡:
《四皈依真言》的完整梵文與解釋如下:
南無咕魯貝 南無布打耶 南無打嘛耶 南無僧嘎耶。
Namoguba namobuddhya namodharmaya namosamghaya
(皈依上師) (皈依佛) (皈依法) (皈依僧)
當然就真言字面上的意義,我們可以如實了知其皈依對象,但在修誦上也應了解其
深意,吾常講真正密法的修持,一定是(法理)與(實修)並重!其中少了一個就會變成
外道的修持法或空口白話的論議,為何?
⊙若只重(法理),而不重(實修):那就會變成空口白話的修行人,一點證量也沒有。
⊙若只重(實修),而不重(法理):沒有佛法正見理趣支撐的修行方式,必當會讓修行者
落墮於世間,變成只有能力,而無智慧解脫的行者。
所以修行要兩者並進,才能得到持證的究竟!而若就《四皈依真言》的略釋來講,大
改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理解,來依止修誦:
⊙一者為對象上真誠的依止:
對於誦持四皈依咒時,就應對四皈依的對象升起絕對的仰命與依心!心心念憶四皈
依聖眾,讓四皈依的廣大功德匯入我們自身,讓我們身心全容於四皈依眾根本加持中,
得最勝功德加持,若無法一一安住,僅上師一身可全攝所有三寶一切功德,所以要常常
憶觀上師,頂禮依命,而持四皈依咒。
※《四皈依對象》:
南無咕魯貝:(皈依 自身仰命根本上師)!
南無布打耶:(皈依 十方法界三寶聖眾)!
南無打嘛耶:(皈依 十方法界一切正法)!
南無僧嘎耶:(皈依 十方法界僧伽聖眾)!
⊙二者為法義上了悟的依止:
對於誦持四皈依咒時,要了知四皈依咒,各所代表的法義!如皈命上師時了知上師
是三寶無量功德的總集身,由誦憶而得上師無礙的總持加持,由此類推,將四皈依所有
法義功德,含融入於我們身心,讓我們遍得無上妙法慧智住身,而得覺智滿遍的廣大成
就;同樣若無法全觀,當需勝解以上師一身,就能攝集一切三寶廣大功德,用身心命去
禮依上師,而持四皈依咒,必當能會所有法義成就。
※《四皈依對象》:
南無咕魯貝:(皈依 三寶總集上師身)!
南無布打耶:(皈依 正法大覺諸能仁)!
南無打嘛耶:(皈依 覺顯悲智無上法)!
南無僧嘎耶:(皈依 菩提能持賢聖眾)!
⊙三者為密要上持證的依止:
對於誦持四皈依咒時,深意了明四皈依所代表的甚深密要,例如皈命上師時,心中
恩感對上師無二的依命,明瞭上師是一切諸法體性,無能摧壞金剛法智的顯現,在誦
時身心入上師加持大覺性海,諸法圓頓暢流自在,悲智慧力無一不是來自上師加持,由
此心覺入上師加持現境成就,以下如此類推,將四皈依一切密要心髓,盡容自身,成就
等持覺願的體性莊嚴,同樣若無法全觀,當需勝解以上師一身,就能攝集一切三寶廣大
功德,用身心命去禮依上師,而持四皈依咒,必當能全所有密要解脫。
※《四皈依對象》:
南無咕魯貝:(皈依 現法莊嚴金剛心)!
南無布打耶:(皈依 明空大覺悲流行)!
南無打嘛耶:(皈依 能持定慧三昧運)!
南無僧嘎耶:(皈依 般若業滿功德昀)!
希望一切諸有眾,皆能由此對四皈依真言的了知,而會歸會大悲總持的持誦了住。
蓮華藏金剛 著付(刊布於:如意寶珠三昧王)部落格